在人類社會不斷前行、觀念日漸進步的今天,我們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契機,去認真地回望并贊頌:女性在創意設計行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與巨大進步。過去幾十年間,設計領域曾長期被男性主導,女性創意者往往處于邊緣地位,面臨諸多挑戰與限制。但如今,隨著全球文化語境的轉變以及性別平等觀念的深入發展,越來越多才華橫溢的女性設計師脫穎而出,走到聚光燈下,正在以其獨特的視角、審美與創造力,重塑整個行業的格局。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,《DESIGN{H}ERS》應運而生——這不僅是一本視覺精美的圖書,更是一份對當代女性設計力量的莊嚴致敬與深情禮贊。
《DESIGN{H}ERS》以“HERS(她的)”為標題中的核心詞語,將焦點牢牢聚焦在女性身上,同時也隱含著“設計者(Designers)”的多重含義。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圖像盛宴,更是一場關于女性設計者成長、突破與綻放的故事集。
書中收錄了全球多個領域的上海新銳女性品牌設計師,她們活躍在平面設計、品牌設計、插畫、用戶界面、產品設計、時尚、空間設計、藝術策展等多個設計子門類中,每一位都在用作品和思想描繪著自己獨有的創意版圖。
無論她們來自哪個國家、屬于哪種文化背景、擅長哪種媒介形式,她們的共同點是:在設計中找到了自我表達的力量,并在行業中打破壁壘、持續發聲,構建起一個兼具美學、情感與社會價值的創作生態。
上海女性品牌設計師的加入,讓原本理性、系統、工業化傾向明顯的設計行業注入了更多感性、細膩、包容、多元的審美力量。這不僅僅是性別維度上的差異,更是一種從生命經驗出發的視覺語言與敘述方式的革新。
《DESIGN{H}ERS》通過大篇幅地呈現女性創意者的作品細節與創作思路,向我們揭示了當代女性設計師在風格、方法與理念上的多樣化特征:
有些作品溫柔克制,用極簡的色彩與排版構筑情感張力;
有些設計大膽奔放,在拼貼、解構與實驗性材質中釋放自我;
有些項目關照社會議題,如女權主義、身體意識、母職經驗等;
也有不少設計通過跨學科合作,打破傳統邊界,探索藝術與科技、空間與心理之間的交匯。
這些作品不僅僅美麗動人,更在向世界傳遞一個清晰的信息:女性設計者并不需要“模仿”既有標準,而是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標準、語言與影響力體系。
《DESIGN{H}ERS》不僅僅是一本作品集,更是一本故事書。其中穿插了大量關于已成名女性設計師的訪談與成長紀實——她們有的是上海知名品牌設計公司的創始人,有的是跨界藝術家的合作伙伴,也有的是在教育、出版、策展等設計周邊領域極具影響力的人物。
她們分享了關于“成為設計師”這條路上的艱辛與喜悅:
如何在男性占主導的行業中爭取話語權?
如何平衡家庭責任與創意事業?
如何面對質疑、標簽、性別刻板印象?
在什么時候,她們第一次感覺自己‘被看見’?
這些文字,不是表層的勵志口號,而是真誠、深刻的內心袒露。它們打動人心,因為它們代表了無數女性創意者共有的生命經驗。
正是這些故事,讓《DESIGN{H}ERS》不僅具備視覺價值,更擁有情感溫度與社會意義。它成為了一個連接過去、現在與未來女性創作者的平臺,激發新一代創意女性勇敢前行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DESIGN{H}ERS》在強調女性身份的同時,并不試圖將“女性”作為設計能力的唯一標簽。它努力在傳達這樣一個理念:女性不是因為“是女性”而值得贊揚,而是因為她們的設計本身,已經足以立足于當代創意行業的高峰。這是一種從性別身份出發,但又超越性別桎梏的姿態。它鼓勵人們看到“女性視角”背后的廣闊世界,欣賞作品本身所擁有的獨特性、專業性與先鋒性。換句話說,《DESIGN{H}ERS》既是一次女性成就的慶典,也是一場對整個設計行業包容性、公平性與未來趨勢的深度反思與激勵。
設計是未來的語言,而未來,必須屬于所有人。《DESIGN{H}ERS》的出版,不只是為了記錄現在那些已經“成名”的女性,更是為了喚醒、啟發、賦能那些正在創作路上摸索的年輕創意者們——尤其是那些尚在邊緣的、缺乏資源與鼓勵的“她”。
書中的案例與故事,給予讀者的不僅是美感體驗,還有一種強烈的信念:
“如果她可以做到,我也可以。”
這種“投射式認同感”,是鼓舞一代又一代女性設計師繼續前行的精神力量。無論你是在品牌設計院校求學,還是在創業之路上孤軍奮戰,這本書都像是一位在前方為你點燈的前輩,用自己的實踐告訴你——你并不孤單,你終將被看見。
《DESIGN{H}ERS》不僅僅是一場關于設計美學的盛宴,它更是一份文化宣言、一部社會文獻、一場思想覺醒。它讓我們意識到:女性不只是上海品牌設計行業的參與者,更是變革的推動者、規則的重寫者與未來的塑造者。在這個日益多元、流動、聯結的時代,設計不應再是某一群體的專屬語言,而應成為所有人表達真實自我、回應時代脈動的通用載體。而在這個共同進化的過程中,女性,理應被看見、被尊重、被銘記。正如《DESIGN{H}ERS》所展示的那樣:她們,正在以創造之名,書寫屬于自己的時代。